客座教授
常务理事
团体会员
秘书处
当前位置: 中国书画艺术网 > 评论评论

他的隶书以简单的技巧,营造出恢弘的气度,被

2020-09-17 15:40 来源: 浏览次数:

清代因为金石学的兴盛,篆书、隶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也出现了很多面目一新的书法名家。其中,伊秉绶以及其个性鲜明的隶书就是代表之一。

他的隶书以简单的技巧,营造出恢弘的气度,被盛赞400年
 
 
 
 

伊秉绶书法

伊秉绶的隶书点画省却了汉隶蚕头燕尾的特征,横平竖直、圆起圆收、中锋行笔、藏头护尾、粗细均匀、收放得体、笔力雄键、圆润率直、秀挺清劲、意到笔止。其字形超越了“八分”体势,结体方正、齐而不板、整而不呆、厚而不满、方严宽博、奇肆姿纵,富有装饰性。

按理说,这样有个性的隶书,本应该很难被人接受,但伊秉绶的隶书书法史上却被广泛认可,直到现在书坛名家如沈定庵、何来胜等都是师法伊秉绶的隶书,甚至在书法国展上也有伊秉绶隶书风格的作品入展。可以说,伊秉绶的隶书整整被传扬了400年了。

他的隶书以简单的技巧,营造出恢弘的气度,被盛赞400年
 
 
 
 

12届国展上,师法伊秉绶隶书的作品

学习伊秉绶的隶书,最好选择字数较多的碑帖,其代表作品有《虞仲翔词碑》字数甚多,为伊氏精心之作。有志于学习隶书者,于此碑细细揣摩,应该大有益处。

01

第一,以篆入笔,楷隶相依。

伊秉绶习书功力深厚,其隶书含了篆、楷、“八分书”的写法。往往相应的部首以篆书形状,隶书、楷书的笔意而结合。如“阻”字左边是隶书的形状、右部是楷书的笔意;如“摇”字一半为篆书。一半是隶书笔意。有的直接以篆意表现,如“之”“山”“草”“异”等。有的直接以楷意表现,如“木”“文”等。

他的隶书以简单的技巧,营造出恢弘的气度,被盛赞400年
 
 
 
 

《虞仲翔词碑》局部

02

第二,方圆相济,曲直互补。

《临池诀》云“引过其曲,转蹲其锋,又徐取而蹲,趯之,不欲出,须暗收,使其如负芒刺则善”。正阐述了类似伊秉绶以圆化方,以直为曲的“横折弯钩”的写法,伊秉绶先将笔锋略压收紧,后慢向外推锋。由方折化为半圆向左推出,如“宁”的竖钩。

还有“趸毒法”和“外略法”,也是他特有的曲直互补的钩法。“趸毒法”,笔画像毒虫形状其尾向右弯曲,主要笔画以直表现,捺角按笔之后向右上收,上半部以直、平线条为主,如“悲”字。“外略法”,笔锋紧略,向笔画展开方向推出笔锋,主笔以平直为主,如“风”字等。#p#分页标题#e#

他的隶书以简单的技巧,营造出恢弘的气度,被盛赞400年
 
 
 
 

《虞仲翔词碑》局部

03

第三,主笔定位,张弛有度。

清包世臣说“凡字无论疏斜正,为有精神挽结之处,是为字之中宫”。伊氏隶书应合了这些观点。中宫疏朗,直线,点、弧线穿梭其间,四周笔画通边,竖作为主笔加粗,为整个字的中心定位,呈外紧内松之势,如“前”字。横画多的字纵向分布,以竖为中心,将底部左右两组笔画化为内紧外松的布局,如“秉”字等。

他的隶书以简单的技巧,营造出恢弘的气度,被盛赞400年
 
 
 
 

临摹《虞仲翔词碑》

04

第四,参差有形,纵横造势。

伊秉绶隶书正如朱和羹所说:“其实分行布白,不外间架,间架既定,然后纵横变化,无不如志矣。”他在处理间架结构时,整体中求参差,参差中求整体;笔笔有变化,字字有形状。

笔画并列时,有长短、正斜、向背之别,如“虎”字;重复平行笔画多的字,笔笔有情趣,如“策”字;处理不规划笔画时,以弧线出锋,如“多”字。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首组成的字,各个部首取势也不同。从整体看左横右纵,右部上方横势较强,横长竖短,下方横长竖短,纵势较长,如“清”字。

同时,又在字的取势上下功夫。多个横画叠加成“倒梯形”,如“年”字;多个平行点造势成“正方形”,如“焉”字;多个竖画排列成“矩形”,如“并”字等。

他的隶书以简单的技巧,营造出恢弘的气度,被盛赞400年
 
 
 
 

何来胜隶书作品

05

结@语

伊秉绶在慢条斯理的气氛中,完成了前人梦寐以求,几百年而达不到的境界。气势磅礴,叱咤风云,恢宏大度的效果与麻木不仁的技巧,给书法历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。

 

    相关文章